反击敌方基地的核心在于战术侦查与舰队配置。通过战斗报告系统可精准定位敌方防御弱点,优先扫描其基地布局,分析防御设施类型及火力覆盖范围。选择针对性舰船组合是关键,例如使用攻城特化舰船(如奇美拉级巡洋舰)对抗固定防御工事,搭配防空舰艇拦截基地防卫机库的舰载机。技术值应优先强化舰船对建筑伤害和生存能力,确保舰队能在敌方火力下持续输出。

反击时机需结合同盟协作与敌方活跃周期。建议选择敌方离线高峰期或同盟集体行动时发动攻势,利用封锁功能切断敌方增援路线。进攻前需确保主力舰队完整且预存足够预制模组用于战时维修,同时保留20%指挥值用于紧急撤退。若敌方激活基地护盾,需立即撤回舰队并改用区域封锁策略,通过消耗战逐步瓦解其资源供给。
基地攻防战中,工程舰的调度直接影响持续作战能力。建议将中型工程舰部署在安全区域建立临时维修点,为受损舰队提供快速修复。前哨站的战略位置选择尤为重要,最佳距离目标基地1500-2000吉米,既能快速支援又避免被纳入敌方火力覆盖圈。占领后优先对接高等级资源带,通过资源压制削弱敌方重建速度。

成功占领基地后应立即迁移防卫舰队驻守,并升级近防系统至当前科技最高等级。被摧毁的基地会触发故障保护机制,需监控其重建动向,必要时进行二次打击。长期对抗中,建议将30%资源用于科技研发,重点提升舰船对建筑伤害加成,形成战术优势循环。

该战术体系强调信息战与资源控制的结合,通过精确打击敌方关键节点实现有效反击。需注意不同星系环境对曲率航行的影响,在星门附近作战时需额外预留15%策略值用于机动调整。持续优化舰队编成与战术预案是维持战略主动权的必要条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