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城布局是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,合理的选址与建设能显著提升资源获取效率和防御能力。分城建造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:名声值达到6000,以及占领呈H型分布的11块相连土地,其中中心地块必须为6级或以上资源地。满足条件后需消耗各10万基础资源(木材、铁矿、石料、粮食)进行建造,耗时5小时完成。分城与主城资源互通,但建筑、科技、军队需独立建设,初期需优先升级资源类建筑以弥补地块原有产出的清零损失。
分城选址需综合考虑资源分布与战略位置。资源丰富区域如荆州(木材、粮食)、兖州(矿产)是理想选择,能快速支撑分城建设需求;若侧重防御,益州(地形险要)或并州(边境要塞)更适合。交通枢纽如徐州可作为战略支点,便于快速响应战事。需避免将分城建在敌对势力密集区域,同时注意与主城保持适当距离以形成联动。分城迁城需额外满足中心地为6级以上的条件,且与主城共享72小时冷却时间,因此选址需谨慎规划长期用途。
初期优先将4类资源建筑和铜钱建筑升至20级,铜钱产出对后期武将培养至关重要;中期转向军事设施,重点提升兵营等级以增强部队容量,其次根据主力阵容升级对应兵种营(如骑兵营、弓兵营)。防御类建筑如城墙、城防军可适度投入,但不宜过度消耗资源。分城能额外提供5支部队编制,建议配置1-2支主力(利用分城预备兵独立补充)、2支铺路/屯田队及1支攻城队,缓解主城兵力调度压力。
分城在战略层面的核心价值在于拓展控制范围与增强战术灵活性。其烽火台可扩大视野范围,提前预警敌军动向;九宫图、八卦阵等守备建筑能提升局部防御优势。后期可将分城作为前线要塞,利用其独立部队特性实施诱敌、牵制等战术。需注意分城被攻陷会导致资源减产和功能瘫痪,因此需与同盟成员协同布防,或通过主城快速支援。分城建设虽需消耗大量资源,但长期来看对势力扩张和资源积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分城布局需动态调整以适应战局变化。若所在区域沦为交战区,可放弃低级资源地并迁至安全地带;若同盟进入资源州争夺,可将分城作为跳板快速铺设营帐。分城与主城的协同尤为关键,例如利用分城部队扫荡周边土地,为主城主力保留体力应对高强度战斗。分城建设本质是资源与战略的平衡艺术,过度投入易拖累主城发育,而轻视建设则可能错失中后期发展契机,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同盟需求灵活决策。